主题: 年收入近200万,带动数十人增收!他是怎么做到的?

  • 忘不了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3289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20/8/4 9:08:17
  • 来自:安徽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阜南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抱着桑叶,轻轻地铺在蚕床上

动作娴熟却小心翼翼

8 月1 日上午

秦学虎正在养蚕的大棚里喂蚕


干这行四年多了

喂蚕时,他愈加用心

半蹲着、仰起脸

在向记者介绍养蚕经历时

他手中的活也没耽误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▲秦学虎在养蚕的大棚里喂蚕


小平头、条纹T 恤、略显长的胡子茬,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人,却是界首市顾集镇小良村养蚕第一人,年收入近200万元,还带动了数十名村民增收。


忙起来没时间刮胡子的秦学虎,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谋划桑蚕养殖上。他立志通过率先垂范带动更多人参与,在党委政府的引导支持下,将种桑养蚕打造成村里的“ 当家产业”。


01
蹚出养蚕路


高中毕业后,秦学虎没像其他青年一样到沿海发达城市打工,而是在界首、阜南做生意。“ 家里就我一个孩子,走远了,父母没人照顾。”秦学虎说,这么多年,他收过废品、卖过面点,还曾在阜南一超市承租摊位卖糕点。


2015 年,稍有积蓄的秦学虎想在不惑之年再拼一把,将目标转向了桑蚕养殖。次年,他拿出多年积蓄,流转了200 多亩地种植桑树,成为村里第一个养蚕的。


“ 桑蚕适合一家一户养,风险小、收入还可以,只能增收不能致富。你这么大规模搞不行!”看着秦学虎压上全部身家,亲戚关切地劝说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秦学虎却意志坚定:于公,村里一直没有像样的产业,需要一个当家产业带贫增收;于私,在事业上的梦想需要靠实干实现。


立下志向,就意味着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辛劳和汗水。


秦学虎一方面在省内外遍寻养蚕专家,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搜素等方式,学习养蚕技术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秦学虎请来了六安的养蚕专家,将原本一年春秋两季养蚕的模式优化为一年四茬,当年种桑养蚕收入即超百万元。


02
带动贫困户


有了第一笔可观的收入,秦学虎种桑养蚕的步伐更加坚定。


经过多轮扩大规模,目前,秦学虎的桑蚕养殖基地种植了400 多亩桑树,建有5个养蚕车间,可同时养蚕300 张。


规模上去了,收入也在节节攀升。“ 除去工人工资等各种成本,2019年收入近200万元。”秦学虎用踏踏实实的行动回应了亲戚的质疑,“ 只要肯上心肯下功夫,哪有富不起来的!”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▲村民在秦学虎的养蚕基地干活


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工人。秦学虎的种养基地高峰期用工近百人,常年带动30余户村民增收,其中贫困户(已脱贫户)13户。还有30多户村民跟着他种桑,20多户跟着养蚕,每户年均增收4000 元以上。


“ 我自己种了1 亩多桑树,卖桑叶给秦学虎,一年有2000多块的收入;到养蚕基地打工,每个月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。”贫困户程国强于去年实现稳定脱贫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▲村民在摘桑叶


通过摸索,秦学虎不仅成为小良村第一个“ 吃螃蟹”的人,还发展成周边最大的养蚕户、村民们公认的致富“ 带头人”。


03
兴起村产业


秦学虎的养蚕基地作出了示范、形成了规模,但持续发展需有一个更清晰的思路。


关键时刻,顾集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指导帮扶力度。“ 以秦学虎的基地为龙头,我们引导更多人参与种养,打造特色蚕桑产业。”顾集镇政府负责同志介绍,镇里出面联系成立界首市桑蚕协会,拉动4 个村从事种桑养蚕的村民加入,形成了抱团发展的格局。镇里还和养殖大户一起谋划了年产300吨蚕茧的小良桑蚕基地项目,致力打造占地2000余亩、年收入超1300万元的种养基地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▲村民在秦学虎的养蚕基地干活


村有当家产业,户有增收门路。面对新市场、新要求,秦学虎和乡亲们在持续壮大桑蚕养殖规模的同时,也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,不断进行技术创新,延伸产业链,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。


眼下,秦学虎的基地已经与阜阳科技工程学校展开合作,开发出了桑叶茶、桑葚酒等多种衍生品,小小的桑蚕在皖西北小乡村迸发出无限生机。

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