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题: 热点话题:雪乡丑闻升级

  • 展鸿李老师18056001096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2602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8/1/30 9:37:02
  • 来自:安徽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阜南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


热点直击

1月15日,一段雪乡导游在旅游大巴上强售套票的视频在网上流传,导游很直白地对游客说出了“九个月磨刀,三个月宰羊,谁是羊啊,大家都是羊”“出来玩要么钱遭罪要么人遭罪”之类的言语。视频疯传后,拍客还遭到了一系列来自黑龙江的电话、短信骚扰和辱骂。围绕此事,国家旅游局责成黑龙江省旅游委调查核实,目前已初步查明,涉事导游为商某某,涉事旅行社为哈尔滨康华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龙腾四海分公司,核实后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罚。

相关评论

“伤疤没好就忘了疼”,如此监管怎能奏效



犯错误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懂吸取教训,总在同一个地方栽跟头,掉进同一条河里。

据新华社1月15日报道,近日,有游客曝光了一段“雪乡导游车上强售套票”的视频。为推销一款1680元的游览套票,该导游可谓“金句”连连,比如“中国雪乡一年12个月只营业3个月,9个月磨刀,3个月宰羊”“出门旅游要么钱遭罪,要么人遭罪”。目前,国家旅游局已责成黑龙江省旅游委调查此事,初步查明,涉事导游为商某某,涉事旅行社是哈尔滨康华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龙腾四海分公司。省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如查实,将对相关企业和个人严厉处罚,对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。

又是雪乡。雪乡赵家大院因价格欺诈被罚款5.9万元的事情刚刚过去,难道要上演一部“雪乡宰客”的“连续剧”?记得赵家大院被曝光后,媒体有的苦口婆心、好言相劝,有的义愤填膺、严肃批判,而游客有的决定用脚投票、纷纷退票,有的则认为“处罚过后正是价格公道的时候”,欣然前往。如今看来,所有的口舌基本属于“对牛弹琴”,诸如“没有人敢顶风作案”的想法也过于天真。短短半个月时间,相关旅游企业、人员非但没有吸取教训,反而振振有词,一副“浑身是理”的样子,而相关监管部门依然是那句“如查实,绝不姑息”之类……

俗话说“好了伤疤忘了疼”,雪乡的情况却是伤疤还没好,已经忘了疼。这种坚持坑人、将错就错、绝不悔改的精神和做法真是让人叹服。何以至此?

相关监管部门对赵家大院开出罚单时曾说“只是个案”,彼时面对5.9万元的罚单,不少人曾建议“别罚款了事”。如今,有媒体报道显示,赵家大院已经改名,并且开始悄悄迎客——是啊,“3个月宰羊”,再不“收拾旧山河”,这个冬天就过去了。

旅游乱象高频发生,一些人此前的担忧似乎一语成谶——相关部门果然对“个案”罚款了事,而没有对整个景区、整个旅游市场、诸多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整饬,缺乏反思意识、缺乏长远眼光、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心,这是一种监管的惰性、短视和庸碌。犯错误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懂吸取教训,总在同一个地方栽跟头,掉进同一条河里。

值得追问的是,类似“伤疤没好就忘了疼”的事情也是个案吗?在其他一些地方和领域是否也不同程度存在?如果地方某家企业被发现违规排污、监测数据造假等,相关部门会展开地毯式搜索吗?如果某家企业发生了安全生产事故,相关部门会全面排查可能存在同样隐患的企业吗?进而言之,如果某地发生了诸如校车质量不合格或超载导致交通事故、孩子伤亡惨重,或者为了赶工期忽视质量导致“楼裂裂”“桥脆脆”,或者扶贫款项被挪用、贪污等事情,其他地方会意识到别人的“伤”也可能是自己的“痛”吗?会从别人的伤疤中吸取教训,进而少走弯路、少受伤吗?

现实中,事故接二连三、丑闻一再被曝光、地方监管疲于应对的情况并不鲜见。别人犯的错,自己要再犯一遍才能有所领悟,甚至再犯N遍依然不长记性,不亦乐乎地往自己的伤口上撒盐,这种“伤疤没好就忘了疼”式的监管,于社会治理和进步、百姓生活和权益、政府效能和颜面而言,都是极大的伤害。

有病不治终成大患,监管不能“伤疤没好就忘了疼”。对其他地方而言,明智的方式是从类似教训中举一反三、引以为戒,至少别让全国人民以接连负面新闻的方式牢记某一地区的大名,这一标准实在不高。

(来源:工人日报)



 

雪乡又曝丑闻 监管不能总是跟在舆论后面



这立刻让人想起了半个月前暴得大名的雪乡“赵家大院”,还有其他大大小小导游打人、侮辱游客事件,今年,雪乡旅游的品牌可谓伤痕累累。两起恶性事件被曝光后,相关部门都能及时查处当事人。但是,如果总是“出事一次查处一次”,跟在舆论的尾巴后面解决问题,恐怕并非治本之策。

按理说,与匆匆路过的普通游客相比,主管机关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纠察这些旅游乱象。总是由舆论曝光旅游问题,然后才解决问题,终究不应成为常态。在最近曝光的这起事件中,导游能说出如此猖狂的话,后期记者暗访时,对方甚至还说出了成熟的“运作体系”,这些迹象都说明,导游宰客现象很可能并非个案,而是早有“惯例”可循。对于这种情况,监管部门理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承担相应监管责任。

真正有效的监管,不能停留在“点对点”的层面上——曝光什么就查处什么,而应该实现全方位、全天候覆盖的常态化监管。倘若不把深层次的问题根源找出来处理掉,只是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”,就无法根治乱象。因此,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本应属于自己的监管职责,在容易发生“宰羊”现象的旅游高峰期,监管更应积极与频繁,否则只会让整个雪乡的旅游形象受累,同时也影响更多游客的权益。

说老实话,尽管雪乡旅游最近被曝出了许多问题,但正规经营的商家还是大多数。然而,人们出来旅游,就是为了找个痛快,任何负面因素都可能被无限放大,从而演变成“一颗老鼠屎搅坏一锅粥”的结果。近日,沈阳网一篇题为《雪乡还黑吗?再赴雪乡遭导游纠缠2小时推销1480元套票》的报道,就提及了赵家大院事件后,当地的正规商家受连累“一天内被退掉6间房”。严格有力的监管,不只是对来访游客人身权益的保护,也是对当地正规合法商家的保护,可谓是“良性循环”的触发器。

目前,雪乡旅游的招牌已经因为一系列事件遭受到了较大的打击,可能短期内要恢复不那么容易。冬天终将过去,雪乡旅游也会进入淡季,当下一个旺季来临之时,如何帮助雪乡重新树立起让人放心的旅游口碑,是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应当认真考虑的头等大事。

(来源:中国青年报)



旅游红黑名单关键在落地



要有全覆盖的信用采集机制,建立统一严谨的评定标准和开放高效的入信通道,确保将所有旅游商家和从业人员全部、及时纳入征信

日前,黑龙江省《诚信旅游建设“红黑名单”管理办法(试行)》(下称管理办法)正式印发。该管理办法旨在建立旅游行业守信激励、失信惩戒机制,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。管理办法要求,当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同时符合列入红名单和黑名单条件时,将其列入黑名单(1月15日《人民日报》)。

黑龙江冰雪旅游近期因亚布力和雪乡事件而备受争议,旅游形象和口碑更是跌至低谷。在这个时候,当地出台这个管理办法,虽有救火应急的意味,但毕竟是为解决负面问题所做的积极努力,因此值得肯定和鼓励。

人无信不立,业无信不兴。无论是待人接物,还是在各行各业中,都应大力讲诚信、反失信,牢固树立诚信标杆。应当说,黑龙江出台管理办法,在旅游行业中建立红黑名单,推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,思路是对的,即便没有这次的负面事件,也非常有必要。此时,当地旅游业正饱受失信问题困扰,在这个紧要关头布局旅游行业信用建设,在旅游乱象治理中引入信用调控机制,可谓正当其时,效果或许会更好。

确实,当今社会经济活动中很多问题以及乱象,都能从信用方面找出原因。一些事件中,不少恶劣甚至奇葩的言行,都可以归咎于当事人或行业领域的信用缺失。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,维护社会秩序、调控社会行为,绝不能只靠法律、道德或人们的信仰。努力搭建打造道德、法律和诚信共同驱动的“三驾马车”,发挥三者的相辅相成和综合调控作用才会行之有效。因此,开展和深化信用建设,构建诚信中国,在全社会、全行业强化信用的引领和约束作用可以说势在必行。这也是现在很多地方都在积极谋划实施信用建设的重要原因。对于负面问题、失信现象频出的旅游行业,信用更是一剂不可或缺的良药。旅游服务中常见的欺客宰客,诱导、强迫消费等问题,实质上是一种失信行为。

试想,如果能将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都能纳入完善、有力的信用机制,为他们的经营服务行为划定清晰明确的信用边界和红线,就能够为旅游业规范服务和发展添加一道紧箍咒,提供一种宝贵的信用指引。

正所谓一诺千金、一言九鼎,信用的可贵之处在于兑现。对于信用机制而言,只有落实到位才有意义。例如,对于上述红黑名单,一方面要有全覆盖的信用采集机制,建立统一严谨的评定标准和开放高效的入信通道,确保将所有旅游商家和从业人员全部、及时纳入征信,该上黑名单就上黑名单,该入红名单就入红名单;另一方面要有细化、联动的信用应用规则,形成联合惩戒和多层激励的应用体系,既要让失信者“一处失信、处处难行”,也要让长期守信者持续享受到诚信带来的红利和名誉,让他们切实感到名利双收的实惠与荣光。否则的话,红黑名单或将沦为一纸空文,可能谁也不会重视,反正不管是红还是黑,都无关痛痒。诚然,要让红黑名单完全落到实处并发挥效用,恐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。所以,对黑龙江旅游红黑名单的做法,要点赞,也要观后效。

(来源:法治日报)



 

学院君观点

原因探究

目前,雪乡旅游的招牌已经因为一系列事件遭受到了较大的打击,可能短期内要恢复不那么容易。冬天终将过去,雪乡旅游也会进入淡季,当下一个旺季来临之时,如何帮助雪乡重新树立起让人放心的旅游口碑,是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应当认真考虑的头等大事。

1.政府监管失职显然,从此次“雪乡宰客”中可以看出当地政府部门存在诸多监管漏洞的,当旅游旺季来临,我们的旅游局、景区管理中心、物价管理部门、当地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,但是从此次雪乡宰客事件中可以看出当地政府不仅监管不到位,而且在调查处理滞后,部门介入慢,对于“一木”的道歉也是以经济发展为重,避重就轻,对于“雪乡宰客”事件只称是“个案”,体现出当地政府对于旅游乱象得过且过的态度,执法不严,惩罚不力。

2.商家利益至上,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。雪村内部管理不善,运营理念失衡,利益至上,缺乏大局意识,只顾眼前利益,没有考虑长远发展。

3.游客维权意识不强。通过此事件可知之前很多游客也有在雪村被宰的经历,但是这些游客很少通过正规途径进行维权,所以助长了雪村肆意宰客的嚣张气焰,使雪村宰客现象长期存在。

对策建议

1.政府的监管、查处必须落实到位。旅游主管部门进一步重视旅游市场监管工作,举一反三,加大旅游市场整治力度,尤其要加强对冰雪旅游、森林旅游等旅游新业态的监管,督促景区主管部门加强日常管理,严厉打击“不合理低价游”、强迫消费和欺客宰客等各类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,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责。

2.旅游经营者、从业者必须改正经营理念。应以游客为中心,紧跟旅游市场变化,及时更新经营观念,以提升公众旅游体验为目的,逐渐建立起“九个月精心准备,三个月悉心服务”的市场环境,而不是把游客当作“待宰羔羊”。

3.游客应该提高维权意识。当游客在景区被宰时应该及时拨打报警电话,或者利用法律武器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,防止出现强买强卖,任意宰客现象。

4.媒体应该发挥宣传监督作用。作为媒体应该及时追踪报道景区的旅游乱象,让景区接受媒体大众的监督,敦促其优化升级旅游服务,让旅游宰客现象曝光在媒体的镜头之下,无处遁逃。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